除胶剂解胶剂成分分析产品配方研究

除胶剂解胶剂作为工业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工具,其核心功效源于精准搭配的化学成分组合。要理解其作用原理,需先明确胶体污渍的本质 —— 多为高分子聚合物(如丙烯酸酯、环氧树脂)通过化学键或物理吸附附着在表面。除胶剂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成分的协同作用,破坏胶体的结构稳定性,使其从基材表面脱离。

首先看溶剂类成分,这是除胶剂的“主力军”。常见的溶剂包括乙酸乙酯、丙酮、甲苯等,其中乙酸乙酯因挥发性适中、溶解性强,在配方中占比通常为 30%-40%;丙酮作为强极性溶剂,能快速渗透胶体内部,占比 20%-30%。某知名品牌A的通用型除胶剂中,乙酸乙酯含量 35%、丙酮 25%,正是通过这两种溶剂的组合,实现对大多数有机胶体的溶解。

其次是表面活性剂,它扮演着“辅助渗透”的角色。常用的有十二烷基硫酸钠(SDS)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 -80 等,占比约 5%-10%。比如某工业级除胶剂中,十二烷基硫酸钠添加量为 8%,它能降低溶剂与胶体表面的张力,让溶剂更快渗透到胶体与基材之间的界面,破坏两者的附着力。

增塑剂也是关键成分之一,常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(DBP),占比3%-5%。其作用是削弱胶体内部的分子间作用力,让原本坚硬的胶体变得柔软,更容易被溶剂溶解或剥离。此外,还会添加少量防腐剂(如苯甲酸钠1%-2%)防止配方变质,以及香精(0.5%-1%)改善气味。这些辅助成分虽占比小,但能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与使用体验。

各成分的协同作用是除胶剂有效的关键。比如,溶剂溶解胶体框架,表面活性剂促进渗透,增塑剂软化胶体,三者结合能快速清除顽固胶渍。探微科技实验室分析某款除胶剂,检测到配方为乙酸乙酯 38%、丙酮 22%、十二烷基硫酸钠 7%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4%、苯甲酸钠 1.5%、香精 0.5%,在测试中对不干胶残胶的清除率达到 98%,且对玻璃、塑料等基材无腐蚀。

‍探微科技实验室作为专注化工材料分析检测的专业机构,拥有光谱、色谱、质谱、能谱、核磁等百余台精密设备,能精准解析除胶剂等产品的成分及含量。实验团队由数名化工研发工程师组成,曾为100+企业提供配方还原与优化服务。无论是未知除胶剂的成分拆解,还是新配方的开发,实验室都能凭借专业能力给出结论,助力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
 

探微科技官网    新闻资讯    产品资讯    除胶剂解胶剂成分分析产品配方研究